近年来青岛发挥自身特色优势,以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为“支点”,纵深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世界最大...
近年来青岛发挥自身特色优势,以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为“支点”,纵深做好经略海洋这篇大文章:世界最大吨位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P70”、全球最大40万吨新型矿砂船、全球首座十万吨级1500米超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一批批“青岛造”大国重器,不断引领我国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向国际最高水平迈进,将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
高端制造闪耀全球的背后,与产业链上的协同发力密不可分。目前,青岛拥有北海造船、青岛造船厂、海油工程青岛公司、武船麦克德莫特等船舶海工龙头企业,以及中船发动机、青岛双瑞、海德威、海西重工等一批配套企业,集聚了中船船舶设计研究中心、山东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创新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创新发展基地等创新载体。向深海进军,向未来布局,如何以高端制造擎起经略海洋重器,攀登更多科创“主峰”?
青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青岛市广播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融媒体访谈节目《工赋青岛》2023年第六期聚焦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邀请北海造船、海油工程青岛公司、中船发动机、青岛双瑞、山仪所、海德威等企业负责人以及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副秘书长谭乃芬、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创新发展基地主任郭春雨,围绕技术创新、集群培育、产业链协作等话题展开深度交流,为青岛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力量。
走进北海造船的生产基地,眼前是一片机器轰鸣、火花四溅的火热景象。当初,被喻为“海上粮仓”的全球首艘10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就是在这里诞生,而此时,更加优化、更为先进的“国信2号”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之中。未来,它们的扬帆启航,将成为青岛逐梦深蓝的又一张名片。
目前,北海造船拥有多个系列的船舶产品,包括LNG双燃料动力大型散货船、氨Ready和常规燃料大型散货船、超大型原油轮、超大型矿砂船、中型集装箱船、大型养殖工船以及超大型浮船坞等。这些船型在全球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并且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
下一步,北海造船将加速推进绿色低碳、节能减排、智能控制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持续开展主建船型设计优化和迭代升级,积极探索新替代燃料动力方向的研发和应用,抢占先发优势。
在同样位于海西湾的海油工程青岛公司造修船基地内,亚洲首艘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FPSO)“海洋石油122”也正在抓紧建设当中。
“海洋石油122”由船体和甲板上的功能模块组成,最大直径约90米,主甲板面积相当于13个标准篮球场,需要300人才能环抱一圈,高33米,相当于近12层楼高,建成后将通过12根长达2570米的系泊缆绳牵引,屹立在水深324米的大海上工作,是名副其实的“超级”巨无霸。
除此之外,海油工程青岛公司成功交付的还有中国最大作业水深的“海洋石油119”FPSO;创造国际海洋工程领域新纪录的“深海一号”能源站;目前国内建造的最重圆筒型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也是迄今为止我国对外交付的自动化控制水平最高、智能化数据化最完全、设计理念最先进的圆筒型“海上油气加工厂”企鹅FPSO等等。
随着一个个海上“大国重器”的不断突破,青岛船舶产业的分量将越来越重,在全新赛道上塑造着“青岛制造”新优势。
造船业被称为“综合工业之冠”,零部件多、供应链长、产业关联度高,涉及钢铁、有色金属、机械、电子等50多个行业。经过多年攻关,青岛不仅掌握了国际领先的技术,产品在全球的市场占有率也处于领先水平,有的产品甚至是占了百分百的市场。
近年来,中船发动机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国外专利技术,加强科技创新,解决了大功率低速机国产化研制一系列“卡脖子”的问题,已完成了多个新型号的产品研制并成功应用,其中有不少型号为全球首制机型。目前,发动机的国产化率已接近90%,支撑了中国船舶工业的发展。
2004年,国际海事组织(IMO)通过了《压载水管理公约》,规定所有远洋船舶必须安装压载水管理系统,青岛双瑞抓住这一机遇,成功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船舶压载水处理系统。如今,青岛双瑞压载水处理技术实力已稳居世界领先水平,市场占有率和装船量都是世界首位。
而海德威则致力于在全球范围内提供专业的低碳航运解决方案和技术服务,打造形成了以碳中和、水处理、智慧航运三大板块为核心的低碳航运产品生态。其自主研发的甲醇燃料供给系统、船舶尾气脱硫系统等解决方案已取得诸多主流船级社认证以及船东客户的持续认可。
发动机、压载水系统是船舶建造的核心技术,海洋观测仪器也是了解海洋的重要手段。始建于1966年的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是我国海洋环境监测网业务化运行的中坚力量。以海洋资料浮标网为例,目前我国在位运行的200多套浮标,均由研究所研制和运行保障。而在船舶气象方面,山仪所研制的船舶气象仪也弥补了我国在中远海实时监测能力的不足。
青岛正砥砺前行,瞄准高技术、高可靠性、高附加值,进一步助力打响海工产业的“中国品牌”,为海洋强国和海洋强省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2021年以来,全球船舶市场结束了长达十年的下降周期,进入了新一轮上升周期,2023年随着全球海运贸易的平稳复苏,全球新造船市场呈现持续向好局面,新船订单稳步增长。
中国船舶企业紧抓全球船市复苏机遇,积极开拓市场,国际市场份额保持全球领先。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造船国际市场份额已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造船大国地位进一步稳固。2023年1-8月,我国造船三大指标以载重吨计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49%、68.8%和53.9%,同时,中国船东所持有的船队规模在今年8月首次超越希腊成为世界最大船东国。
在海工装备市场中国同样取得了辉煌的业绩,2022年,中国船厂全年共获得海工订单73艘/座、183亿美元,以金额计比上年增长336%,全球市场份额72.9%,连续5年斩获全球海工接单榜首,市场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
在政策支撑方面,青岛已出台支持海洋装备产业的一系列政策,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发展、人才支撑、产业链协同等各环节全方位支持产业做大做强。
在创新平台方面,青岛培育打造了国家海洋监测设备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山东省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业创新中心、中船船舶设计研究中心、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创新发展基地等一批国家、省级创新载体。
在项目推进方面,青岛海检集团开工建设全国首个标准浅海试验场、中船青岛蓝色海洋经济综合体示范项目签约落户、潍柴(青岛)海洋装备制造中心等一批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在产业培育方面,西海岸新区海西湾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基地已形成集聚发展态势,连续两年获评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同时,青岛船舶配套企业在多类配套设备方面均有突破,为我国船海产业绿色发展提供了“青岛方案”,为产业链竞争力不断提升做出了卓越贡献。
未来,青岛将重点聚焦三个方面:一是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构建政府单位主导、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金融机构协同的“四位一体”合作模式,进一步健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二是提升产业配套能力,巩固船用柴油机、压载水处理系统、船用涡轮增压器、船用电动机等市场占有率。三是注重高端人才培育和引进,培育和引进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高科技人才,为产业注入活力。
拥有900多公里海岸线的青岛正乘势而上、凝聚更多海洋力量,不断铺陈自己的蓝色画卷。未来,我们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国际水平的船舶与海工装备产品,从青岛出发驶向全球。
绿色低碳、节能减排是船舶航运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近年来,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节能、环保、经济、高效的绿色船舶陆续登上航运舞台,成为航运界的“新秀”。...2023-10-19 09:05:02
“我们今年接了印尼的一个订单,建造一艘客滚船,目前整体结构搭建已接近尾声,接下来进行涂装等,计划明年4月交付。”福建省立新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甫敬说,2023世界航海装备大会在福建召开,...2023-10-16 09:41:29
芝罘湾畔,中集来福士烟台基地V字形码头外的碧蓝大海上,几座颜色不同的半潜平台稳稳矗立——这就是中集来福士的“蓝鲸”“GM4-D”系列拳头产品。就在今年8月,中集来福士的创新进度条又被刷新:该企业携手意大利海工巨头塞班开启全球首个将钻井平台改造为油气生产平台(FPU...2023-10-13 12:11:37
10月10日,湖北省船舶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大会在武昌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召开。湖北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何泽云,湖北省军民融合办公室副主任袁善谋出席共同体成立大会。...2023-10-12 10:58:26
船坞闸门开启,江水不断涌入,一艘红白蓝三色的货箱船缓缓浮起,在牵引船的拖拽和海巡艇的护航下,顺利移至码头靠岸。这是扬州中远海运重工有限公司新船出坞下水的场景。...2023-10-09 09:33:29
2022年,工信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加快内河船舶绿色智能发展。交通运输部出台的《关于推进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将长江航运打造成交通强国建设先行区、内河水运绿色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样板区,为推动长江...2023-10-08 16:46:53
1~8月,我国船舶行业保持良好运行态势,造船三大指标全面增长,国际市场份额继续全球领先,企业效益持续增长。...2023-09-25 09:11:18
9月13日,由湖北省政府国资委和黄石市政府联合主办的“聚力都市圈,奋进先行区” 湖北省与中央企业项目对接洽谈会举行。集团公司党委、总经理何宪礼出席活动,并与中国华电湖北分公司党委副书...2023-09-23 17:19:00
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9月21日发布数据,1-8月,全国造船完工量279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6 9%;新接订单量5231万载重吨,同比增长86 5%;手持订单量1315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28 9%。...2023-09-21 17:00:41
克拉克森数据显示,2023年1-8月,全球大型LNG船(舱容大于10万立方米)新船订单量为42艘,同比下降63 48%;舱容为744 7万立方米,同比下降63 1%。其中,现代重工(蔚山)11艘、现代三湖重工9艘、大连造船7艘、三星重工6艘、韩华造船5艘、沪东中华2艘、江南造船2艘。...2023-09-08 08:57:08
上一篇: 天地盖成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