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管护局消息: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联合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
据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管护局消息: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联合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管护局,在赤水河云南段开展2023年度云南长江流域水生生物监测工作,8月23日在保护区核心区赤水河斑鸠井监测点位,通过网具采集到圆口铜鱼一尾,现场测量鱼的全长24.5cm,体重126.6g。
经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专家鉴定,确认为之前管护局开展野外种群构建放流的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圆口铜鱼。值得一提的是,这是多年来首次在保护区采集到圆口铜鱼。
圆口铜鱼(Coreius guichenoti),也称麻花、肥沱、水密子。鲤形目鲤科铜鱼属。体长,头后背部显著隆起,前部圆筒状,后部稍侧扁,尾柄宽长。头小,较平扁。吻宽圆。口下位,口裂大,呈弧形。鼻孔大,鼻孔径大于眼径。背鳍较短,无硬刺,外缘深凹形。胸鳍宽且大,特别延长。腹膜银白色略带金黄。圆口铜鱼为底层鱼类,栖息于水流湍急的江河,常在多岩礁的深潭中活动。食性杂,以水生昆虫、软体动物、植物碎片、鱼卵、鱼苗等为食。分布于长江上游干支流和金沙江下游以及岷江、嘉陵江、乌江等支流中。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管护局,先后于2021年5月、2022年5月在保护区核心区二龙抢宝河段开展过圆口铜鱼的野外种群构建活动,累计放流圆口铜鱼144尾成体、390尾幼体。圆口铜鱼是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对象之一。此次采集到圆口铜鱼,一方面表明保护区水域水生态环境和鱼类的栖息环境得到不断的改善,另一方面在构建野外种群保护迈出了关键一步,珍稀鱼类管护局下一步将继续开展相关珍稀鱼类性腺发育研究,加大对放流鱼类的跟踪监测,切实做好珍稀鱼类的野外保种育种工作。
近年来,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管护局牢牢把握“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导向,持续推进生态修复、日常监管、资源监测、科普教育等系列工作,做好做实长江上游赤水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全力推进赤水河流域云南段国家级“两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